“神农尝百草”,揭开了中药世界的神秘面纱;《雷公炮炙论》,解开了中药技艺的繁琐密码……灿烂瑰宝,福泽万代,大放异彩。
关于药碾由来,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。曾有一王姓铁匠因炉内崩炸被烧成重伤,但苦于没钱医治,赖以生计的小铁匠铺也无奈停业。华佗得知后,主动上门为他医治,且分文不取。
眼见神医碾药之辛劳,伤愈后的王铁匠为表感激之情,拿出看家本领,经反复琢磨和实验,铸成一个凹字型的槽具和一个圆形轱辘,效果确实事半功倍。可叫什么名字好呢?王铁匠便将前因后果同一位老先生细说,并请老先生为之命名。“惠是赠,合救命报恩之意;夷是平安,表示把你的伤治好化险为夷;槽,碾药之器。”王铁匠听后正合心意,就叫惠夷槽。至此,惠夷槽成了医家必备之物,流传数千年。因其主做碾药之用,人们又称之为药碾子。医为“治病工”,药为“治病草”。“医”、“药”两者互相联结,共荣共生。如果说,辨证论治是中医之本,饮片炮制是中药之根!对于中药饮片而言,原料药材只是质量基础,依法炮制才是疗效的核心。
中药炮制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遗产,被列入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存世孤本《补遗雷公炮制便览》中——雷公端坐于上,9名正在“切、碾、杵、研、煮、蒸、炒、筛、淘”的药工,便是古法炮制的主要场景的展示。针对院方想在“切园”设置药碾雕塑的命题,中汇文创团队头脑风暴,集体探索大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表达方式,以期达到药碾雕塑与“切园”文脉相通、主题兼容——
“切脉”是中医四诊中最主要的诊断方法,“切制”是中药炮制中最为广泛基本方法,包括切片、碾粉、捣碎等。中医切脉是为了把脉问诊、辨明病症,中药切制是为了满足配方要求、治疗病症,切诊细致入微,切制精细耐心,诊疗合一,医药共生。
以文润物,文以铸魂。作为中医药传统炮制器具、中医药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药碾,蕴含“传承国粹,仁德济民”的责任担当,矗立于切园中心药碾雕塑,与仿古木简栅栏中药图谱遥相呼应,相得益彰,构建独具特色庭院环境,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,让切园环境熠熠生辉。
在雕塑创意创作中,我们将中医药文化、医院品牌文化、明光地域文化、时代精神文化等有机融合于主题雕塑之中。碾槽上雕刻明光地域文化及道地药材,碾盘上巧融天干地支元素,底座上则铭刻药碾主题雕塑的铸造寓意。
雕塑整体造型优美沉稳,乘风破浪掀起浪花朵朵。一艘肩负传承国粹精华的生命之舟,在新医改浪潮中,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,为加快“明皇故里”中医药事业发展,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生态明光、健康明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。作为医院庭院内的标志性构筑物,既能够使公众留下长久记忆,又能宣示医院“姓中”属性,彰显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。
药碾主题雕塑,整体采用黄铜锻造而成,因其间穿插有众多元素与造型,故打造环节需更多的关注与留心。我们的创意设计团队更是多次往返公司与工厂之间,认真核对每一处细节。
不管是底座的构造,还是碾槽的雕琢,或是浪花的纹样,都经过严苛的检验、校核,方最终成型。在与院方多次确认方位之后,于庭院处精妙落地。
如此一来,这座承载着精彩创意与精雕细琢的药碾雕塑,正式入驻明光市切园内。细品可见,中药炮制技艺传承千年而来,明光地域元素银杏与桂花芬芳呈现,医院院训巧妙植入,乘风、踏浪,扬帆、启航!我们要做的是:以个性化视觉语言体系,演释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,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,打造中医药行业的领军品牌。
我们能做的是:提供中医药文化建设“全业务链·一站式”整体解决方案,为民族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表达、传播和普及贡献专业的力量。